索 引 号:
005692712/2025-00274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发展改革和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6日
标  题:
​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052号 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052号 提案的答复

高军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主动加强与晋城市对接合作”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济源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引下,积极与晋城、洛阳开展多领域、深层次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在与晋城合作方面,济源与晋城依托地缘相近、产业互补优势,构建起全方位合作体系。自2018年起,两地市委、政府及政协层面多次开展高层互访,围绕产业协同、交通互联等关键领域达成战略共识,建立“市级统筹+部门协作”常态化联动机制,通过调研座谈、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形式,全力推动合作事项落地。一是文旅融合成效明显。两地实现27A级景区门票互免2025年联动三省六市共享252家景区资源,极大促进了游客互送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交通互联持续推进。开通济晋城际公交,实行优惠票价及节假日免费政策;济晋高速、济阳高速建成通车,济新高速、沿太行高速西延建设加速;两地公路部门建立极端天气联合管控机制,有效保障省际道路通行安全。三是生态治理与流域协同发展稳步开展。两地签署《沁河流域上下游联防联控协议》,建立“水质预警—污染处置—生态修复”闭环机制;构建“两省五市六县”气象信息共享平台,深化灾害防御合作;沿沁河五市建立政协联合协商与四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推动流域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四是市场与社会事业联动不断深化。开展跨省“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实现“一地抽查、两地互认”;建立跨省信用修复协作机制,实现信用修复信息跨区域实时共享;联合晋城等地成立“晋豫两省四市网络市场监管跨区域协作联盟”,助力企业健康发展与网络经济规范运行。济源企业赴晋城高校招聘,促进人才跨区域流动;举办第23届豫晋秦黄河金三角体育协作区合作活动,带动体育产业及文旅协同提升。  

在与洛阳合作进程中,两地积极探索、务实推进,发展成果亮点纷呈。尤其今年以来,两地开启“高密度”合作模式,414日洛阳市政协主席孙延文带队赴济调研,417日两地党政“一把手”就推动洛济深度融合发展展开座谈交流,为合作指明方向。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强化规划引领。建立由两地书记、市长组成的洛济党政班子联席会议机制,成立综合统筹、产业协作、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四大工作专班;积极推动洛济深度融合发展重点事项清单融入两地“十五五”重点工作,共同做好《洛阳济源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编制印发,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二是产业协作持续深化。抢抓纳入中国石化绿色石化先进材料产业基地机遇,积极对接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宁德时代洛阳基地等项目建设。三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推进。加快推动焦济洛平高铁、济新高速、济洛快速通道、小浪底库区港航等项目建设。四是文旅融合呈现多元创新态势。2025年黄河小浪底观瀑活动以“洛济共韵・大河同辉”为主题盛装启幕,奏响文旅融合乐章;1.5万洛阳研学团队走进济源,济源白银制品“入驻”应天门博物馆、龙门石窟等洛阳四大文创店;小浪底水上航线将贯通两地,济新高速黄河特大桥有望成为网红打卡地标;发行洛阳、济源区域旅游年票,积极推动洛济沿黄旅游产业带建设。

下一步,济源将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以更高站位深化与晋城、洛阳的战略合作。在产业协同上,联合晋城推进有色金属、煤炭产业对接,携手洛阳共建高端石化、新能源等产业集群;交通互联方面,加快推动焦济洛平高铁、济洛快速通道等项目建设,探索济晋能源资源协同新模式;机制创新领域,积极争取省际合作相关政策,完善洛济联席会议和专班推进机制;公共服务方面,深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方面合作,推动文旅资源整合与产品共创,强化人才联动,优化公积金异地贷款提取、跨省通办等便民服务,通过多领域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在豫西北晋东南的区域影响力,全力打造豫西北晋东南区域协同发展新高地。

感谢您对我市区域协调发展工作的关心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底部栏目

主办: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 电话:0391-6633222

地址: 河南省济源市第二行政区九号楼319室 备案号: 豫ICP备2023003978号-1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32号 网站标识码:419001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