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5692712/2025-00266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发展改革和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6日
标  题:
​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013号 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013号 提案的答复

邢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济源市双碳实施落地”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示范区“双碳”工作成效

近年来,济源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双碳”工作要求,把“双碳”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截至目前,示范区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得到明显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双碳”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一)强化政策机制保障

成立以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任双组长,相关局委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推进工作落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有力保障“双碳”工作持续推进。立足济源实际,制定印发《济源示范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暨绿色低碳转型战略2024年工作要点》,又提前布局,研究探索碳中和路径,启动《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现状研究报告》、《碳达峰碳中和策略与路径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为率先在全省出台《碳达峰碳中和发展实施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二)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全面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聚焦“3(传统产业)+6(战新产业)+5(未来产业)”产业,实现战新产业增速13.8%,占示范区规上企业比重18.8%。有序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钢铁行业实现由粗钢、建筑钢向优特钢转变,有色行业成为首个千亿级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持续推动氢能项目、低空经济产业园、碳捕集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出台《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谋划实施总投资80亿元的19个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废弃物回收利用量200万吨以上,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

(三)持续调整能源结构

积极支持风电、光伏资源规模化开发,2024,新能源电力装机量超过233MW。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持续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灵活性、供热改造,完成华能沁北“三改”规模60万千瓦。推进新型储能发展,完成建成新型储能项目150MW,并谋划实施21个源网荷储项目。

(四)持续推进各领域绿色低碳发展

在建筑领域,持续提升建筑的绿色低碳水平,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标准,老旧小区改造不断实施,装配式建筑、装配化装修的占比不断提高。在交通运输领域,推动新能源出租车更新,投运氢能源电池重卡,持续加快大宗货物“公转铁”。同时,不断加大绿色低碳宣传力度,通过节能宣传月、全国生态日、低碳日等活动进行宣传引导,推动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五)建设数字化碳管理平台

积极推进高效集成企业层面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相关数据数字化管控平台建设,平台具备实时分析功能。通过数据的深度挖掘与智能运算,平台将为企业精准“画像”,量身定制出科学、可行的碳减排方案,为示范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路径指引。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示范区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双碳”决策部署,持续做好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工作,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合理规划“十五五”碳排放目标,提前探索2060年碳中和路径;细化工作任务,修订完善碳达峰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控作用,建立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碳排放监测预警机制;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深化与高效、科研机构合作,不断夯实技术支撑基础;加强督导检查,修订考核细则,确保各领域主要工作落实落细。

感谢您对我市“双碳”工作的关心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底部栏目

主办: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 电话:0391-6633222

地址: 河南省济源市第二行政区九号楼319室 备案号: 豫ICP备2023003978号-1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32号 网站标识码:419001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