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5692712/2025-00263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发展改革和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6日
标  题:
​ 关于对市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018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018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民建济源市委,赵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高标准推进济源智慧城市建设”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示范区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一是全面做好统筹规划。高标准编制示范区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总体规划,绘制2020年—2025年数字政府建设蓝图,明确数字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为示范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遵循。制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从规划、申报、审核、建设、验收、运维等方面,建立项目闭环管理体系,推动政务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高政府投资效益。

二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升级网络基础设施累计建成5G基站2403实施电子政务外网数据线路升级扩容和视频线路建设,全面完成IPv6改造,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市镇村三级全覆盖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推动人民数据中原云数据中心(灾备)项目前期工作,支持项目单位申请开展算力基础设施“窗口指导”工作有序建设融合基础设施,建成投运704个充电站、充电桩,其中已接入河南省充电智能服务平台充电站50座,充电桩241个,建设推进济源市智慧低碳交通基建项目、济源东区智慧城市数字基础设施项目等项目

三是推动数据融合与共享制定示范区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数据安全责任,规范和加强政务数据管理。累计编制各类资源目录3735类,汇聚各部门政务数据8.4亿余条接口类数据436个,文件类数据62建设人口、法人、信用、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等五大基础数据库,以及民生服务、生态环保、经济运行、社会治理等四大领域主题数据库,为示范区各部门政务数据共享共用提供支撑。

    四是夯实政务服务基础。建设“豫事办”济源分厅、“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开发上线298个政务便民服务事项,实现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打造“亲情济源·政策直达平台”、企业服务总平台、“一件事一次办”联办平台,上线全市统一预约叫号系统,为审批服务平台新增告知承诺、智能审批模块、丰富自助终端机办事功能、建成24小时自助办专区,实现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大厅、移动端、自助端等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实现标准规范统一、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同源同质。建设智慧养老、智慧教育、智慧人社等项目,构建多元化政务服务体系。

    五是提升城市数字化治理能力。建成视频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整合打通示范区2万余路各类视频监控资源,提升视频监控资源的联网整合、开放共享;建成数字城管、防汛监测及“河长+”信息管理系统和应急指挥平台等项目,全面提升重点领域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六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农业方面,积极探索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打造了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实施精准种植和养殖,推广智慧农业装备,引入北斗导航、智慧云终端、水肥精准调控、绿色病虫草害防控等系列集成技术,推行精准种植高产示范小麦、玉米5万亩,支持中小牧场改造提升,引入无人驾驶轨道饲喂“中央厨房”等先进设备,推广奶牛胚胎移植、3D数字孪生信息管理等技术,打造一批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现代智慧牧场。工业方面,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清水源“水云踪”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豫光有色冶炼工业互联网平台被认定为省级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对象;促进开发区数字化转型,济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促中心被评为2025年河南省开发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鼓励企业争先创优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试点示范,2024年新增省级智能工厂(车间)8家、省级绿色工厂9家。服务业方面,建设完成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监管平台打造了一批智能仓储物流基地项目推动智慧物流发展;建设升级济源智慧文旅运行监测平台,实现纵横联动互通、行业动态全面实时监测,推动智慧文旅发展。

    二、下步工作计划

    济源示范区不断探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面临着政务信息系统整合难度大、政务数据共享对接不畅、智慧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迈向新高度,接下来,围绕您提案中的建议,我单位将逐步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大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力度。按照全省统一的政务信息化标准规范,重点建设“一朵云”“一道墙”“一张网”等基础底座项目,加快构建省市一体政务信息化体系。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项目论证、招标、建设、验收和运营维护等工作,进一步提升示范区服务型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建立权责清晰的安全管理体系,压实主体责任,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要求,保障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平稳、高效、安全运行,推动应用与安全协调发展。

二是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开放。完成数据级联项目建设,实现国家、三级政务数据平台级联对接,实现全省数据直达。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数据需求,实现重点部门相关数据实时采集、实时共享。以优化提升民生服务、激发社会活力、促进大数据应用服务为重点,推动交通、旅游、生活、创业、就业等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形成需求导向、多方参与、便捷惠民的信息服务供给体系。

    三是健全科学智能的应用服务体系。级电子证照等四电系统建设制定加注件、授权用证等标准规范积极引导各部门及时对生成的电子证照进行签章,为证照免提交和证照社会公示应用场景提供支撑。加强AI能力建设,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政务领域应用推广,在全省统一选定算力底座的基础上,优先选定便民应用场景。

    四是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支持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培养一批技术研发、管理运营等专业人才。用足用好“人才兴济”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来济创新创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

感谢您对我市经济建设工作的关心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底部栏目

主办: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 电话:0391-6633222

地址: 河南省济源市第二行政区九号楼319室 备案号: 豫ICP备2023003978号-1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32号 网站标识码:419001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