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5692712/2024-00384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发展改革和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24年08月29日
标  题:
​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041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13041号提案的答复

卢建中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循环经济——我市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引擎”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情况

1.“两新”政策支持。2024年6月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印发《济源示范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济管发统〔2024〕104号)。文件要求到2027年,初步建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取得积极进展。示范区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秸秆等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主要再生资源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报废汽车年规范回收拆解量3800台以上,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拟规划重点项目6个,总投资约11亿元。文件明确了建设循环利用体系强化保障措施包括税收优惠政策、“反向开票”政策、循环利用项目用地保障机制等。

2.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为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和财政政策的杠杆效应,2023年7月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济管〔2023〕1号)。文件明确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对回收利用废旧蓄电池发展再生铅的企业,除享受国家规定的扶持政策外,由受益财政按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形成的销售收入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

3.加强技术研发。济源一化工产学研平台已建成投用。园区企业积极联合清华大学成果转移中心、浙江大学济源分中心、郑州大学济源研究院、河南大学中试基地、北京化工大学转移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已建成济源市科学院、河南省科学院济源先进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南联创郑大绿色催化研究院、西交大希百康联合实验室、清水源河南省智慧水处理系统国际联合实验室、济源硒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同时规划推进豫光绿色有色冶金与新材料研究中心、豫光新能源三元材料研发中试基地、济源有色金属产业创新孵化中心的建设,以三个中心的建设打造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推进浙江大学、西安交大、浙江天能集团联合绿色动力产业研究院建设。形成涵盖钢铁、有色金属、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大健康产业和纳米、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完整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科研创新生态。

4.科技成果转化。目前企业在循环利用方面大力研究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例如济源市迈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10万吨/年钠基废盐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利用中科院的专利技术,重点解决济源以及周边地区化工、冶炼行业生产过程中的产物加工为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实现循环利用;以及河南锆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锆系新材料项目采用国内首创的含锆废料回收利用技术,预计可形成年处理2万吨含锆废料、年产1万吨锆系新材料及副产1万吨硫酸钠白炭黑等副产品生产能力等。

5.强化人才支持。对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术技术、经营管理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能够引领和带动济源示范区某一领域科技进步、产业升级、文化繁荣、社会发展和管理服务水平突破或提升的产业体系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依据认定标准分别认定为A、B、C、D、E、F、G类人才,同时,加大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符合条件的人才,主动跟进,主动服务,确保“应申请尽申请,应认定尽认定,应享受尽享受”,助力循环经济产业的创新发展。重点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科研技术条件较好的企事业单位和“专精特新”企业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高层次人才培育平台,在政策宣传、博士后招收、资金奖补等方面安排专人服务、争取上级支持,提升博士后科研工作平台质量,吸引高层次、专业化的研发人才汇聚济源。

6.加大鼓励政策。对首次进入国家、省级能效、水效“领跑者”名单的企业,示范区财政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被认定为省级节水型企业的,示范区财政给予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进入国家工业节能技术、工业节能装备、重大环保技术装备、节能机电设备(产品)目录和“能效之星”产品目录、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的,按每项目录(同一产品的系列产品不重复奖励)10万元的标准,由示范区财政给予扶持。

7.优化产业布局。一是有色行业形成了“1+5”循环经济产业链。比如,豫光集团开创了再生铅和原生铅相结合的新模式,使铅工业步入“生产—消费—再生”的循环发展之路,被誉为中国再生铅产业发展的样本。二是钢铁行业形成了“铁矿石冶炼—钢产品深加工—废钢回收加工—铁矿石替代”循环经济产业链。比如,济钢集团在每年购入600万吨铁矿石的同时,回收利用废钢、废合金钢50万吨,用于替代铁矿石。三是化工行业重点围绕煤化工产业,形成了“煤炭—焦炭—副产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比如,金马能源通过对主要副产品延链加工,制成纯苯、沥青、液化天然气、氢气等产品,每年可回收利用煤气3000余万立方米、废水162万吨、煤尘焦粉3000余吨,实现了废气、废水、废渣、余压、余热、余能高效利用。济源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有色金属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园区、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8.创建产业园区。思礼循环经济产业园以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为主导、以新能源(蓄电池)、化工(复合肥)、新型建材(石膏板、岩棉板)作为主要配套产业,成为河南省有色金属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打造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新型材料及新型能源等产业示范区。以万洋集团为核心,形成了一个上下游紧密连接的绿色产业链条,实现了冶炼过程各类料渣的全链条循环利用以及高附加值产品的不断转化及生产,初步构建了4条较为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绿色冶炼循环产业链、贵金属深加工循环产业链、复合肥和建材循环产业链以及铜加工循环产业链。

9.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信息共享平台,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依托济云智慧等企业数据采集、分析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立足示范区服务行业的废旧物资网络回收和交易平台,运用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移动互联网媒介,实现网上预约、上门回收。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鼓励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企业参与平台线上交易。支持回收企业与投融资公司合作,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链条业务信息平台和回收追溯系统。

二、下步打算

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进一步发挥基础优势,补齐短板弱项,构建更高水平的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资循环利用体系。以减量化、资源化为核心,持续加强固体废物处置技术、工艺研发,提升工艺水平,降低固体废物产生量,积极引进以济源企业产生的固废为原料的项目,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特别是粉煤粉、磷石膏、水淬渣等大宗固废的利用处置项目。根据济源工业企业固废产生情况,结合各企业生产特点,促进企业间形成固废资源化利用的良性关系,提高固废综合利用率。

感谢您对我市循环经济工作的关心支持。


2024年8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底部栏目

主办: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 电话:0391-6633222

地址: 河南省济源市第二行政区九号楼319室 备案号: 豫ICP备2023003978号-1

豫公网安备: 41900102410932号 网站标识码:419001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