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珺玮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深化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产业链招商。一是研究制定《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十四五”招商引资发展规划》《济源示范区“链长制”招商工作方案》(济区开放办〔2021〕11号)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以有色金属新材料及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动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纳米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电子商务及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链为重点,根据开发区、镇(街道)区域自然禀赋和比较优势,每个产业链明确不同责任单位,强化分类指导,推动差异化协同发展,形成竞相发展良好局面。如高新区、天坛街道、轵城镇、承留镇着重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经开区、克井镇、思礼镇、五龙口镇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及深加工、能源及新能源、纳米材料等产业;北岸新区、王屋镇、坡头镇、大峪镇、邵原镇、下冶镇围绕沿太行—王屋生态旅游发展带和沿黄河小浪底北岸健康养生发展带,着力引进文化旅游、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等产业;玉泉街道、梨林镇着力发展绿色食品、饮料、纺织制鞋等相关产业;济水街道、沁园街道、北海街道重点引进大型商贸、餐饮住宿、总部经济等服务业;高新区、经开区、现代服务业开发区、沁园街道、北海街道、克井镇加快引进龙头电子商务、数字经济及物流产业。二是建立利用外资联席会议制度,印发《关于成立济源示范区外资专班的通知》(济区开放〔2022〕2号),成立港资、台资、日韩、世界500强四个外资专班,由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分别任组长,抽调精干力量,建立工作机制,加强与跨国公司、知名商协会联系对接,高效有序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招商,促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三是修改完善《济源示范区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济区开放〔2022〕9号),全面落实“周通报、月点评、季排名、半年观摩、年终总结”招商引资工作评比机制,对投资10亿元以上的招大引强项目,外资项目,国内外500强企业项目,对济源产业转型发展有重大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项目等实行加分奖励,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调动各单位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先进产业项目的主动性,营造竞相招商浓厚氛围。
二、突出招大引强,强力推进产业链招商。一是明确方向谋划先行。围绕提质发展传统产业、重点培育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强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工作思路,绘制《济源示范区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编印《济源招商引资项目册》《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招商引资政策汇编》,梳理招商导向,精心包装项目,精准定位、精准对接,拓展委托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等方式方法,着力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实现高层次产业链招商。二是大员上阵高位推动。主要领导始终坚持重要客商亲自会见、重大项目亲自洽谈、重点问题亲自协调,拜访对接了正威国际集团、天能集团、吉利汽车、华润电力、广东海大集团、广东旭平首饰等龙头企业,成功签约了天能氢能源燃料电池及氢能智慧能源管理、人民数据灾备中心、仙口抽水蓄能电站暨碳捕集、中原数字经济产业园、电子级超细银粉新材料智造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落地了智能手机精密机构零组件、年产1万吨铜箔、尚恩环保科技10万吨有色冶炼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航空航天精密部件制造等项目,为济源经济发展厚植优势。三是创新方法精准对接。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期,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探索线上线下并进、协同招商的新模式,建立高效顺畅的项目信息对接机制,积极开展网络视频招商会,变“面对面”交流为“屏对屏”沟通,成功举办16次网络视频招商活动。疫情形势稳定后,抓住有利时机,示范区领导、各招商小分队赴深圳、江西、湖北、山西、陕西等地,加大外出招商力度,推进华润电力新能源、博致新能源动力控制系统与轻型商务车、旭平白银首饰深加工、武汉拓材高纯半导体材料产业园等在谈项目的深度合作,先后举办7次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高标准组织参加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第28届兰洽会、第四届西洽会、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省“三个一批”等重大活动,签约项目162个,总投资额834.78亿元,主要涵盖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为济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三、强化项目储备,精准定位产业链招商。一是高度重视项目谋划储备。密切关注中央和省各类政策调整和变化,跟踪研究大型国企、民企产业布局和投资方向,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做深做细前期调查研究,摸清上下游配套企业和产业链缺失环节,强化上下游延链补链链式招商,精心谋划包装一批高端型、链条型、龙头型产业项目,抓好项目储备,建好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2022年,示范区共谋划亿元以上招商项目181个,投资总额1824.5亿元。其中,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项目62个,投资总额662.1亿元,项目个数占比34.3%,并通过河南省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平台、济源之窗招商引资专栏、济源招商引资公众号、知名商协会等途径广泛对外发布,同时也在2022中国-匈牙利贸易投资云展会、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经贸活动云平台上对外招商发布。二是更加注重科研院所招商合作。坚持把引资和引智、引技结合,大力引进创新引领型企业,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和创业团队,引进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平台。2003年与河南大学合作共建纳米材料中试基地,2019年与河南大学正式签约共同建设纳米材料产业园,由河南大学教授、河南省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治军带领研究团队,通过引进人才、培育平台、合作研发,“无中生有”催生出一系列纳米材料创新项目,建成全国第三个成规模、有实力的纳米材料产业园,也是中原地区唯一的纳米材料产业园。持续深化与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对接,引进落地投资5亿元的年产4万吨汽车用高品质弹性材料产业升级项目。9月12日,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烟台大学与济源诺尔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建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河南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烟台大学济源生态环境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通过平台落地实现招才引智和孵化科技项目。三是突出企业招商主体地位。先后出台《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济管〔2020〕10号)《济源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智)工作领导小组关于鼓励支持重点企业以企招商的实施意见》(济开放〔2019〕1号)等支持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支持龙头企业瞄准行业内技术领先、有投资能力的企业进行招商,并给予政策扶持。
下一步,示范区将强力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抢抓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机遇,把招商引资作为扩投资、促转型、增后劲的重要抓手,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实施产业链招商、资本招商、网络招商、节会招商等多维联动招商方式方法,争取集群式、链条式、板块式引进一批重大项目,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现代服务业提速、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强力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济源提供强大项目支撑。
感谢您对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关心支持。
2022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