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汉周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对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加强监督的议案”的建议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示范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决策部署,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围绕“六最”服务,加强制度创新、改革创新、服务创新,全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
(一)强化政策引领,构建优化营商环境框架体系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出台《济源示范区关于举全市之力创全省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济源示范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2版)》,建立以市长为总指标长、分管副市长为指标长,各牵头单位主要领导负主责、配合单位主要领导为落实人的指标长制度,建立23个工作专班,传导压力,压茬推进,全面形成推进合力。实行“两会议、一走访、一测评”工作机制,开展企业恳谈会、营商环境工作月调度会、助企干部“大走访”、营商环境满意度测评,“点对点”宣传惠企政策,“贴近式”服务企业,以评促改,集中会诊,协同联动,着力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二是强化督导考核。建立营商环境考核体系,实行周考核、月通报、季点评。聚焦困扰企业发展和群众办事遇到的各种问题,细化攻坚台账279项,全力开展基础工作落地攻坚、长效工作关联攻坚、特色创新培育攻坚三大攻坚行动。与各指标牵头单位签订《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实现营商环境各项指标晋位提升。健全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将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与绩效奖励、评先评优、干部考核“三挂钩”,对2021年济源营商环境评价10家相关指标牵头单位予以追责问责。三是强化监督管理。印发《关于对损害营商环境行为实行最严格问责及对干部担当作为容错免责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影响和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紧盯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涉及的重要部门、重要岗位、重要任务,重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政策落实“中梗阻”“断头路”等影响和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综合利用包括意见箱、投诉栏、监督电话、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万人助万企”窗口、涉企政策咨询窗口、新闻媒体等在内的监督服务网络,建立了“有诉即接、有诉即应、有诉即办、有诉必办”的闭环工作机制,交办解决企业群众反映问题350余个,办结省、示范区“万人助万企”交办问题614个,办结607个,办结率98.85%。同时选聘20名营商环境监督员,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加强对营商环境全方位监督。四是营造浓厚氛围。宣传贯彻落实《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组织各单位、镇办利用大厅及辖区电子显示屏、宣传版面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宣传。召开“争创全省最优营商环境”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8场。“用电报装承诺制办理”入选《国家发改委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案例,“用电报装承诺制办理”“济源深化诉源治理”“推动劳动争议源头预防”等3项获河南省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是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预约叫号系统,推行“八办”服务,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办标准化服务体系,实现2761个事项“网上办”,2317个事项“一网通办”,不见面事项占比达到90.98%。二是加强“一件事一次办”。建成“一件事”联办平台,81个高频“一件事”上线运行。24小时自助办大厅建成投用,“零跑腿、零排队、不见面、自助办”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基本形成。三是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公开受理和解决企业、群众在大厅办事时遇到的“疑难杂症”,有效解决企业群众来回跑问题,让“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成为“办得成事”的终点站。四是开展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面上线惠企“亲情政商”平台,梳理惠企政策350余条,开发政策计算器,对全市3000余家企业实现政策“精准送”,80余条惠企政策“免申即享”。
(三)提升项目审批效率,加快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
一是优化审批流程。制定了15大类工程建设项目分类审批指导性流程图,优化并联审批流程,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将政府投资房屋建筑类、社会投资一般住宅类等15类项目审批时间压缩到43—5.5个工作日。二是创新“拿地即开工”模式。出台《深化用地规划审批改革十一项措施》《济源市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暂行办法》,分地下、地上两个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进场施工时间提前2个月。三是降低企业办理费用。实行图纸审核政府购买服务“零费用”审查,将洪水影响评价、地质灾害评估、文物勘验等10项评估事项变企业办为政府办,进一步减少企业办理成本。四是推行联合验收。实行“统一申报、信息共享、限时办理、集中反馈”的联合验收模式,由“多门跑”改为“一门办”“一站办理”,实现了竣工联合验收“集成办”“极简办”“高效办”,验收时间由30天压减为10天。五是实行水电气联合报装。强化水电气办理政企协同,与不动产登记、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等部门实现信息贯通,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实现“一次都不跑”“开门即用”。
(四)加强企业服务,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简易办”,将营业执照、刻制公章、登记税务、用工登记等8个事项合并为“一件事”办理,2个小时办结。大力推行“就近办”,开设企业开办银行网点帮办服务点。大力推行“免费办”,实行首套公章免费刻制、税控设备UKey免费发放、营业执照免费邮寄送达。二是深化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交房即发证”模式,将不动产登记环节压缩为1个环节、1日办结,免收企业非住宅不动产登记费。开展不动产抵押登记“无纸化”、“不见面”办理,创新推行“组合贷+抵押登记”,将首次抵押和二次抵押业务合并办理。三是营造良好就业生态。出台了《济源示范区构建高质量人才发展体系若干措施》,提出“人才兴济33条”措施,厚植人才沃土。开创“就业服务网汇岗+抖音直播带岗+电视展播送岗”线上服务新模式,开展电子劳动合同试点工作,实现“秒签”“零跑腿”“非接触式”办理,推行“共享员工”用工模式,推动劳动争议源头预防,超八成劳动纠纷化解在仲裁前,调解率位居河南省第一。
(五)多措并举助企纾困,助力稳经济促增长
加强疫情期间助企惠企服务,出台制定了《稳经济促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及配套的8个专项措施。一是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推行“问办合一”办税服务新模式,打造“全域十分钟自助办税服务圈”,全力落实落细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用“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充血”。严格执行社会保险综合降费和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在全省创新开展失业保险金承诺制打包办畅通领,推动失业金快速直达保生活促就业,为4325家企业降低失业保险费2280万元,23家企业缓缴三项社保费1774万元,2074家企业失业稳岗返还补贴2412万元。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减免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承租户357户,减免租金437万元。二是加强金融信贷支撑。建立“周三金融服务日”,建立“白名单+线上+线下+现场+平台”等“五项机制”,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截至9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39.84亿元,同比增速16.42%, 连续15个月居全省第一。持续深入对接河南省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及子基金,推动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济源子基金等4只基金在济落地,认缴4.01亿元。组织中原证券等中介机构专业团队实地走访企业,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一表”重点培育,组织10家重点企业申报全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库。三是推动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双线嵌合。组建“1+5”工作专班,发布“四保”白名单企业374家,重点项目109家,各行业(领域)白名单均覆盖经济量超过70%,实现了应纳尽纳,拨付1520万元满负荷生产奖励资金。
(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打造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
一是建立企业破产府院联动机制。健全预重整工作制度,成立破产管理人协会和破产保障基金,及时解决破产企业土地、房产流通、职工社保、税款征收等方面问题,推进办理破产联办快办。二是实行破产案件简繁分流。通过“智能+人工”“门诊式庭审”等实现诉前调解、速裁快办、繁案精审。截止10月底,涉企买卖合同首次执行案件执行平均用时为65.11天,实现70天的目标要求。三是全面落实柔性监管。健全“一单两库”,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工作,实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首违不罚”,实行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四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信易+”应用场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托平台信息资源开发“信易贷”产品,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建立联合奖惩机制,畅通信用修复渠道,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信用修复服务。
下一步工作,我们将严格贯彻省、示范区有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举全市之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重点抓好5项工作。一是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指标优化提升专项行动。按照已制定的工作方案和指标优化提升专项行动工作台账,加强跟踪督查和指导协调,推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精准提升、持续向好。二是抓好省营商环境评价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切实把报告中存在问题找全、找准、找实、找彻底,一个一个指标研究,一项一项整改,制定整改台账,实行销号式管理,不留死角。三是全方位提升企业满意度。全力打造一对一、面对面的全程服务体系,依托“万人助万企”活动载体,提升“企业走访日”活动效果,在企业审批手续办理、生产要素保障、信贷服务、产品销售、转型升级等方面靠前服务,开展问题化解攻坚战;完善惠企政策发布、宣传、解读、落实等机制,打造“济源市亲清在线平台”,全面推动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免申即享,确保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四是强化营商环境监督。探索建立并完善营商环境监测点制度。选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商会等人员担任营商环境监督员,确定营商环境监测点,收集有关营商环境建设的问题建议,动态监控营商环境各项指标变化、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获得感。五是开展营商环境创新做法培育和评选活动。围绕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各个领域,按照“创新性、已实施、效果好、可复制”原则,筛选确定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定向培育,深度挖掘,加快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济源经验做法。
感谢您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支持。
2022年10月28日